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創建于1950年,前身為川北農業試驗站。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現已成為科技實力雄厚、研究條件先進、專業優勢突出、科研成效顯著的全國知名農業科研機構!捌呶濉薄鞍宋濉本@國家有突出貢獻研究單位,1987年以來13次榮獲省“先進科研單位”、2次榮獲市科技發展突出貢獻單位稱號。在“十五”“十一五”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科研綜合能力評估中,均位列全國百強農業科研機構和十強地市農業科研院所。
優秀的創新團隊 全院在職職工154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94人,其中研究員16人,副研究員及高級農藝師21人,助理研究員33人,博士8人,碩士37人;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4人,省、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4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及綜合試驗站站長8人,四川省創新團隊崗位專家10人;國、省勞模9人,全國“三八”紅旗手3人。
先進的科研條件 建有高標準的細胞分子技術室、組織培養室和品質分析室等實驗室3500m2,作物隔繁網室5200m2,作物溫室2400m2,裝備基因槍、萬能正立顯微鏡等150多臺(套)設備,總價值1000多萬元,科研手段達國內一流水準;擁有標準化試驗田地450畝,種子貯藏庫1200m2,種子加工車間650m2,全自動種子加工生產線一套;建有“國家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農業部川渝薯類與大豆科學觀測實驗站”“花生新品種原原種基地”“國家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國家套作大豆科研育種創新基地”“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南充市農科院玉米育種創新中心”“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等平臺;設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甘薯、花生、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綠肥等7個綜合試驗站和中國農科院川東北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四川省農科院南充分院。圖書室、閱覽室收藏各類科技圖書、專業期刊、技術資料等5萬余冊。
顯赫的創新成效 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以來,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252項(次),其中國家級8項(合作完成4項),省部級107項,市廳級137項,自主培育的甘薯品種“南薯88”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培育19個新品種通過國家審(鑒)定,202個新品種通過省級審(認)定;獲植物新品種權24項;發表科技論文1340篇,其中SCI收錄21篇,出版專著23部;研發成果累計應用面積近7億畝,增創社會經濟效益360億元。
突出的專業優勢 建院以來,在甘薯、花生、棉花、玉米、油菜、水稻、大豆、小麥等作物新品種選育及耕作技術研究方面形成了獨特優勢,常年主持或承擔國、省、市重大農業科研項目60余項。近年來著力優化研究結構和方向,集中優勢,突出重點,以培育科研優勢為立院之本,以強化“三雜”作物育種為強院之源,發展了甘薯、花生育種兩大傳統優勢,培育了玉米、油菜、大豆、水稻、小麥、綠肥、果樹、蔬菜、特色養殖等九大新優勢。
南充市農業科學院將秉承“科技立院 人才興院 黨建強院 法規管院”的宗旨,立足川東北,服務全川,面向全國,以公益性研究為主導,以爭創“全國一流”科研院所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不斷提升科研競爭能力和綜合實力,為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為“南充新未來、成渝第二城”建設再作新貢獻,再創新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