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訓:振興中華豆業,匹夫有責。
大豆研究所成立于2009年,之前為大豆課題,從事大豆研究始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大豆研究所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研發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在耐蔭套作大豆和超高蛋白大豆品種選育兩個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一、科研創新平臺優越
大豆研究所承擔了農業部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充綜合試驗站、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七大農作物育種攻關、農業部國家南方套作大豆科研育種創新項目、四川省農作物大豆育種攻關、四川省創新團隊育種崗位及四川省農業廳、南充市科技局下達的大豆新品種選育等國家、省、市重大科研課題。
大豆研究所建有農業部國家南方套作大豆科研育種創新基地、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充綜合試驗站、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川渝薯類與大豆科學觀測實驗站、科技部南充市農科院大豆育種創新中心等科研創新平臺。
二、科技創新成效卓著
1、大豆研究所現已培育成功大豆新品種41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2個(南豆5號、南豆11),農業部主導品種2個(南豆12,南夏豆25),四川省主導品種5個(南豆5號、南豆8號、南豆12、南黑豆20、南豆22)。其中育成強耐蔭超高蛋白品種5個:南豆12粗蛋白含量51.79%,南豆14粗蛋白含量50.84%,南豆16粗蛋白含量50.28%,南黑豆20粗蛋白含量50.70%,南夏豆25粗蛋白含量50.09%。南豆系列品種在四川、重慶及我國南方地區累計推廣面積5200萬畝,新增糧食5.8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29.14億元。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重大大貢獻。
2、獲成果獎共13項,其中獲省、部級成果獎7項:“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成果獲2019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超高蛋白抗倒高產大豆新品種選育與應用”成果獲2019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耐蔭高產高蛋白套作大豆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應用”成果獲2014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和2015年度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突破性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南豆5號的選育與應用研究”成果獲2008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綠豆新品種南綠1號選育與應用”成果獲2002年度獲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亞蔬綠豆鑒評、創新與應用”獲1999年度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3、在國內外重要核心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科普文章70余篇。
三、創新團隊優秀
大豆研究所現有科技人員10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2人,助理研究員2人;博士2人,碩士4人;國家產業技術體系試驗站站長1人,四川省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1人,四川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四川省學術及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南充市學科帶頭人1人、南充市果州萬人計劃入選者2人。
四、重點研究方向突出
大豆研究所圍繞當前及未來生產市場發展的需要重點開展耐蔭高產優質間套作大豆新品種選育,凈作高產優質多抗大豆新品種選育及凈作輕簡高效機械化生產技術集成研究。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農科巷137號
郵編:637000
所長:吳海英
電話:0817-2800531 13699678641
郵箱:ncnkswhy@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