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研究所現有團隊人員10人,其中,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及高級農藝師2人,具有博士學歷的2人,碩士學歷的1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人,南充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
玉米研究所主要采用選育二環系、群體改良及單倍體技術等方法進行玉米育種材料創新,組配突破性新品種,進行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和耕作制度研究,同時承擔科技成果轉化、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范和農技培訓等工作任務。先后主持或承擔了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國家玉米產業體系項目、四川省育種攻關、中國農科院種質擴增計劃等國、省、市科研項目8項,是四川省玉米聯合育種副組長單位、四川省聯合試驗組長單位。榮獲成果獎勵12項,其中省、部級4項,主持完成的“中早熟高產玉米新品種南玉三號選育及應用研究”、“突破性優質玉米新品種南玉四號、農華7號和隆單9號選育及應用”和“熱帶玉米種質改良創新與育種利用”分別于2001年、2008年、2012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研完成的“川東北糧食豐產技術集成與應用”2010年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1等獎。
上世紀我所玉米矮化育種在全國居領先水平,七十年代選育的矮稈品種南矮1號、南矮2號在西南及西北地區有較大應用面積。近年來我所在中高稈玉米新品種選育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其中耐旱玉米品種“南玉三號”是我省早熟、耐旱玉米育種中優良品種,對南充市及四川省玉米生產和耕作改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省重點推廣品種南玉4號、農華7號以及后續品種南玉8號、隆單9號、金玉308、正田1號、神龍玉5號、科茂918在大面積生產上表現突出。省級審定品種18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4項,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3項,我所“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育成玉米新品種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約17億元。
近年來,研究所通過二環系選育、群體改良等方法進行玉米新材料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創制了12份優良新自交系,其中,南5983、南942和南8148為“三高自交系”;育成通過省級審定的南玉三號、科茂918、神龍玉9號等7個玉米新品種為四川省育種攻關超高產品種;近年在國際、國家及省級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論文60余篇,其中SCI收錄11篇。
地址:南充市順慶區農科巷137號
郵編:637000
主持人:鄭祖平
電話:0817-2805132 15082773737
郵箱:zzp0817@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