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品種來源:原系號03雙24-13,南充市農業科學院用963-4-1/中花8號雜交選育而成,2010年通過四川省區試、生產試驗和田間技術鑒定,2011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川審油2011 015);2011年通過全國(長江流域片)區域試驗,2012年通過全國(長江流域片)生產試驗,2013年通過全國花生品種鑒定。 2、產量表現:2008-2009年四川省區域試驗莢果畝產343.23公斤和279.43公斤、比對照天府14號增產6.90%和13.31%,籽仁畝產271.07公斤和216.62公斤、比對照增產6.01%和13.40%,兩年平均莢果畝產311.33公斤、比對照增產9.69%,籽仁畝產243.83公斤、比對照增產9.16%;2009年四川省生產試驗莢果畝產231.0公斤、比對照天府14號增產10.04%。2010-2011年全國(長江流域片)區域試驗莢果畝產293.68公斤和295.16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7.24%和0.96%,籽仁畝產219.09公斤和230.52公斤、比對照增產10.80%和6.85%,兩年平均莢果畝產294.42公斤、比對照增產4.10%,籽仁畝產224.81公斤、比對照增產8.83%;2012年全國(長江流域片)生產試驗莢果畝產275.06公斤、比對照中花15增產7.89%,籽仁畝產210.16公斤、比對照增產12.01%。高產示范畝產450公斤左右,具有畝產500公斤潛力。 3、特征特性:屬珍珠豆型早熟小粒品種,連續開花,疏枝。全生育期春播125天、夏播110天左右。主莖高43厘米,總分枝數9個左右,葉片橢圓形、中等大小、深綠色。結果集中,莢果整齊美觀,蠶繭型小果,百果重143克,網紋中等,果腰和果嘴不明顯;籽仁小,百仁重62克,殼薄仁壯,出仁率77%左右,籽仁桃形,種皮淺紅或粉紅色,色澤光亮,無油斑、無裂紋,商品性極好。籽仁含油量54.8%,蛋白質含量26.581%,油酸含量48.6%,油酸/亞油酸比值1.59。種子休眠性、抗旱性和抗倒性強,抗葉斑病和銹病,高感青枯病。在瘠薄旱坡地和肥沃良田均具有良好適應性。 4、栽培要點:適期播種:適合在肥力中等以上、土質疏松的田塊栽培種植,春、夏或秋播皆可,又能間套作。春播前5天日均地溫≥15℃為播種適期,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宜。推薦種衣劑、根瘤菌拌種,確保苗全、苗壯;推薦地膜覆蓋,適當早播。夏播在6月15日前、秋播在7月底及以前為宜,麥套花生在小麥收獲前25-30天播種為宜。青枯病區不宜種植。 合理密植:天府22莢果小,單株結果數多、產量潛力大。春播每畝1萬穴左右,行株距40×17厘米;夏、秋播1.1萬穴左右,行株距40×15厘米。每穴播2粒精選種仁,窩播或開溝條播。 5、施肥:中等肥力地塊,每畝施N 5-6公斤、P2O5 5-6公斤、K2O 4-7公斤。瘠薄地、新墾荒地,增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kg或餅肥100kg、鈣鎂磷肥50kg。四川盆地坡臺地重氮輕鉀、沖積潮沙土重鉀輕氮。 6、其他管理:播種至出苗期藥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及病害,保證一播全苗和壯苗,蓋種后迅速噴藥除草;生育前、中期加強開溝排水,防止濕澇害。丘陵坡地中耕結合培土,增厚土層。地膜覆蓋栽培注意中期化控,防止徙長和倒伏。生育中后期加強病蟲害防治,及時抗旱,適時收獲。 7、適宜區域:適宜在四川、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南部、江蘇南部等花生適宜地區種植。
聯系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農科巷137號 郵政編碼:637000 聯 系 人:夏友霖 聯系電話:13547563699
|